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黄奇帆今天重磅发言!谈“脱钩断链”和“孔雀东南飞”

时间:03-26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240

黄奇帆今天重磅发言!谈“脱钩断链”和“孔雀东南飞”

黄奇帆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供图文/夏宾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2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时称,中国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应对各种“脱钩断链”挑战的重要基础。最近一段时期,一些产业看上去有“孔雀东南飞”的迹象,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地区。对此黄奇帆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未必是坏事。以下为黄奇帆发言实录节选: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确在深刻调整,但我认为这是常态。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上升,总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产生一定影响。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一、中国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应对各种“脱钩断链”挑战的重要基础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在劳动力红利之后迎来一个新的红利——这就是我们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产生的红利,即市场红利。就规模而言,中国人口有14.1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0%。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个单一的大市场。单一市场是指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就工业基础而言,中国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将产生三方面的红利:——“规模经济”的成本摊薄效应。进入中国市场的制造业,一旦规模上去了,就能够大幅摊薄六项成本:研发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采购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市场开拓成本。一旦达到了充分的规模,就可以把价格压低30%—40%左右,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引力场”效应。这种“引力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超大规模的本国消费市场和超大规模的进口贸易量。从生产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市场分工可以更加深化,有利于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甚至各工序之间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形成相互嵌套、相互共生的产业链集群。从时间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供给和需求互促共生现象将会十分显著。不仅需求端在不断的更新升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去“供给”;而且由于作为供给端的生产本身具有“学习效应”,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也就是说“供给”也在创造“需求”。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吸引。集装箱码头——“大海效应”。与小国经济不同,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让本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内循环余地,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一般的“狂风骤雨”无法掀翻这个“大海”。对企业来讲,对基本面的预期十分重要。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造就了其如“大海”般稳定。以上这三种效应是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带来的,是中国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自然产生的新红利,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所蕴含的自然逻辑。在这个大市场的带动下,跨国公司合理的产业链布局逻辑突出体现在产地销、销地产两个方面。所谓产地销,就是利用当地的综合要素成本的优势组织生产,面向本地市场和全球市场进行销售。中国大市场的六个成本摊薄效应仍将是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为全球”的重要因素。所谓销地产,就是面向本地市场组织生产,更好地组织供应链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即“在中国、为中国”。中国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引力场”。从产地销、销地产这两个角度看,一些人鼓吹“脱钩断链”是不会成功的。二、当前出现的产业转移现象是多重因素的结果,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最近一段时期,一些产业看上去有“孔雀东南飞”的迹象,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地区。这里面有多重因素:一是美国对华搞贸易战,到现在为止,加征的关税绝大多数仍未取消。很多原来“在中国、为美国”的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转移到东南亚去了,目的是为了取得原产地认证,规避关税壁垒。二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综合要素成本短期内的确有一定比较优势。这些年来中国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的确有所上升,这是事实。三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如越南,加入了不少自由贸易协定,自己也采取了很多力度比中国还大的税收优惠措施。四是RCEP生效后,利用原产地累加规则,一些企业即使搬到东南亚了,也可以免关税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即实现“在东南亚、为中国”。货轮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未必是坏事。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是转移出去的不少产业是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出于规避关税壁垒的考虑,适当调整布局,无可厚非。二是目前转移出去的企业多以服装鞋帽等对关税壁垒比较敏感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虽有一些电子元器件,多以装配组装为主。这也是适应东南亚国家所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而对中国主力出口的机电产品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关税壁垒不会形成大的影响。这几年对美出口不降反升就是例证。三是随着东南亚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本地的需求也会驱动“销地产”的基本逻辑,即“在东南亚、为东南亚”,所以一些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开展布局,也是合理的,自然也会带动原来在中国的配套企业跟着走出去。四是RCEP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基本上是RCEP成员国。随着RCEP的实施,中国与RCEP国家将形成日益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将来会出现“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RCEP”“在RCEP,为中国”“在RCEP,为全球”等多种产销模式。那个时候,中国大市场叠加RCEP大市场、中国的双循环叠加RCEP大循环将深刻改变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版图。五是应对当前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补链扩链强链。二是要培育并形成一批技能组织上中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又能实现垂直整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培育中国自己的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三是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这是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事实上,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带来了四到五个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风靡一时的消费主流,这些产品中国往往是跟进者。今后二三十年,中国应该抓住类似像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家政服务的人型机器人、提供数字秘书服务功能的智能终端等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整机产品,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耐用消费品。在这些领域,中国有的跟跑、有的并跑,还有的领跑全球。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来自:国是直通车编辑:陈昊星责编:魏晞延伸阅读:大量船只停靠中国附近 美媒:聪明的航运公司提前布局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 王冬 丁雅栀 崔瑾玥】自2021年以来,集装箱行业经历了从“一箱难求”到空箱增多的过程。作为贸易的“晴雨表”,集装箱相关变化一直受到国际市场密切关注。近来,有国外媒体报道称,在中国港口出现了大量集装箱空箱堆积现象,进而引发各方对中国外贸状况的担忧。3月20日,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中回应道,空箱增多的原因包括前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等。那么,港口空箱率究竟代表着什么?中国外贸回稳又将为国际市场带来哪些活力?集装箱码头“牛鞭效应”导致超量供给“一箱难求”的局面出现在2021年。在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港口拥堵及新箱设备生产缓慢等因素影响下,集装箱供应紧俏。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网站报道称,需求在传导过程不断变异放大而形成“牛鞭效应”(指供应链上的一个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刺激了新集装箱制造,导致超量供给。根据英国海运研究及咨询机构德路里发布的年度报告,仅在2021年全年,全球集装箱的总量就增长了13%,新箱产量同比增长118%。同时为了保障贸易需求,流通中的旧集装箱淘汰计划亦被推迟。而就在去年年底,集装箱市场遭遇新变化,不少国际港口空箱堆积。美国CNBC网站报道称,“从短缺到过剩,全球航运业遇到‘新的麻烦’”。最近又有多家外媒报道称,集装箱空箱率说明中国制造业外流,出口能力下降,海外需求减少。那么,集装箱空箱率究竟代表着什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装箱作为一种物流资源,其空箱率不仅取决于箱子数量,还取决于流通速度。过去一段时间,疫情叠加苏伊士运河拥堵、长滩等港拥堵、部分欧美港口罢工等一系列事件,导致货物积压,集装箱流动性减弱,出现“一箱难求”的情况。当时,大量新箱经船运公司及大货主订购下海,加上众多本应老旧淘汰的集装箱经过修补继续使用,导致当前全球集装箱实际保有量增加,集装箱过剩。对于目前全球空箱堆积的情况,徐凯表示,一般而言,集装箱可用性指数位于0.5说明供需平衡,目前中国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可用性指数在0.6到0.7之间,而位于欧美的安特卫普港、纽约港等港口集装箱可用性指数均高于0.8,远超国内各港口的堆放量。此外,他还强调,空箱多不一定意味着货量的减少。如果货物在途的时间减短,集装箱周转时间也会加快,使得空箱率升高。宁波舟山港“堆积只是一时的问题”“最近外贸复苏回暖趋势向好,码头空箱的堆存量已明显减少。”宁波舟山港集团工作人员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为保障外贸出口,港口码头日常会保留一定数量的空箱,只是近期空箱从海外回流较多,场地相对以前更满。工作人员还表示,当前宁波舟山港空箱堆存能力充足,且对空箱采取了南北两翼港口及各个内陆场站的快速分拨,港口运行正常。像舟山港一样,不少港口堆积的空箱正在减少。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3月13日—3月19日,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28.8万标箱,环比增长3.04%。20日,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表示,相关部门在解读海关发布的前两个月统计数据时,对中国外贸发展形势的整体看法是,开局平稳,趋势向好。从事大宗贸易的刘飞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大宗农副产品的进口,会根据下游市场在哪就近停靠港口卸货。他说:“从天津港往下,青岛港、苏州太仓港、宁波舟山港、福州港、深圳盐田港、广西钦州港,公司都有卸货,现在几天就能快速清关,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产能都在慢慢恢复,堆积只是一时的问题。”宁波舟山港大量船只停中国附近俞建华表示,大量空箱在我国港口蓄势待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依然看好我国下一阶段的出口能力。从海关最新数据看,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3月17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报909.72点,周环比上涨0.35%。受北方出口钢铁等重货出口带动,SCFI综合指数迎来今年首次反弹,分航线来看,北美航线仍然疲弱,欧洲航线运价反弹,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航线总体向好。“聪明的航运公司已经开始提前布局”,彭博社在报道中援引集装箱分析师的话称,它们的主要策略便是将空箱集中在靠近主要贸易航线附近和预计出现需求反弹的地方。因此,大量船只停靠在中国附近,等待着经济复苏。“从中国传递来的信号是令人鼓舞的。”美国CNBC网站援引一位物流从业者分析称,今年一些中国制造商选择分阶段“开业”,因此一些员工在3月初回归。徐凯向记者表示,他对未来的生产活动加速恢复很有信心。他同时表示,目前欧美多家银行深陷困境,暴露出美国加息可持续性的问题,因通胀加息而抑制的消费需求有望反弹,未来的货运市场将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向好,“中国制造”将涌现出更多品牌、设计、高端产品和跨国供应链。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